李仁仁,男,汉族,共青团员,1992年12月出生,江苏大学京江学院车辆工程2013级学生,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校三好学生,校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共青团员。 大学生活转眼间过了一年,在大多数人看来,也许这是普普通通的一年,但是我觉得这一年给我带来了丰硕的收获,让羽翼未满的我成长起来。抹去过往的悲伤,我努力张开自己的翅膀,一步步飞向更广阔的属于我的适合我的天空。我相信终有一天我可以触及到那份属于自己的蓝天。
13年9月,看着高中同学们怀着憧憬进入各自的向往的象牙塔,而我,只能带着高考失利的失望躲进阴暗避风港。刚到大学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恐惧,找不到和新同学说话的勇气,总觉得自己是一只无法融入集体的丑小鸭。幸运的是,我刚入大学的恐惧感和不自信在军训期间的一次内务比赛中开始有了变化。那时候,一边和同学们聊天,说说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以前的生活,一边互相帮忙整理内务。我觉得,是他们真正的让我跨过了心中那道坎,打开了我的大学门。慢慢的自己爱上了这些同学,爱上了我的大学。相比以前,我开朗了许多,努力向同学和老师“取经”。
渐渐的,我熟悉了大学生活,我开始走出校门,和校外的人交流。经老师介绍,我获得了大学里的第一份工作——家教。对于来自苏北农村的我来说,这份工作缓解了不少家里的困难和压力,让为我操劳的父母也能感受到儿子的一点孝心。除此之外,我学会了自信,学会了感恩。我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义工慢慢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最近一次图书馆义工中,有十几个同学共同参与。活动结束后,看到同学一张张笑脸,我深刻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在暑假,我参加了暑期实践,用一颗纯净的心去体验生活,我慢慢明白,生活之艰辛,我会加倍努力,不会辜负父母对我的的期望。
大学和以前的求学生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丰富多彩。无论是学生会社团还是专业课都面临着选择,在这些选择之中,我们会产生矛盾心里,但最终得做一个决定。我静下心来,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了大致的计划。正式上课后,我每天早早起床,赶在别人之前进入教室,找到常常坐的位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预习一下新课,由于我上课的位置一直是第一排的固定位置,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认识我了,临考前的很多复习资料都会放在我那,我也会第一时间联系班长,集体复印,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给同学。下了课我也很少回宿舍,晚上常常11点以后才回宿舍,舍友都说:“每天只能在早上和晚上见你一面”。在培优班里,我也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在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就这样坚持了整个大一,通过我的努力,我成为班级和专业的第一名。
我也没有因为学习忽略了和同学们的交流,班里很少有人叫我学霸,都是调皮的叫我“大仁哥”。平时我喜欢和舍友一起打篮球,在2013年的院级篮球比赛中我和队友共同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这令我很开心。我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我们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在2013年的团内推优中,我获得了满票。同学们越是相信我,我的责任感就越强烈,每当期末考试来临,作为学习委员的我都会重新整理一下课本上的知识点,发到班级群里去,并为同学们答疑解难。上次寒假的时候,为了帮助挂科的同学,我在家自己整理了一些和考试一样的题型的试题,开学前我和补考的同学一起提前回学校,帮他们解答。其中我感到了付出的无限快乐。
经历的越多,思考也会的越多,本来一心想弥补遗憾的我发现在成才之前,更要首先成“人”。因此我将思想品德摆在第一位。“博学,求实,明德”校训把明德作为人修养的最高层次。我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奉献精神。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大一,我付出了很多,收获亦很多,我想,付出和收获应该是成正比的吧。我相信我会从一个灰头土脸的失败者,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男子汉。大学关乎学问、关乎影响终身的学问、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终身的学问始于学校,而我的大学才刚开始。我将继续自己的追求,向更高处攀援,力求更大的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