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在行动”开幕式在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文体馆举行。同期举办了“承・民族匠心”非遗校园行活动,现场展出各高校师生的非遗作品。由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师生共同创作的泥塑(太平泥叫叫)扩展作品《鱼跃龙门·锦绣同心》、剪纸作品《开国大典》入选“承·民族匠心”非遗校园行。
据悉,本次展览汇集了全省128所高校的300余件非遗作品,通过“静态展陈+动态演绎+数字传播”的立体模式,展现江苏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与创新实践。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师生共同创作的两件非遗作品均在现场得到展出,让参观师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韵味。

泥塑(太平泥叫叫)扩展作品《鱼跃龙门·锦绣同心》在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宝康的技艺指导下,学院师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创作核心,以壮族女孩的视角,创新融合镇江非遗“太平泥叫叫”工艺与壮族文化符号。“鱼化龙”经典造型的太平泥叫叫,正面双鱼并游象征“好事成双”,反面龙首昂扬呼应“鱼跃龙门”的进取精神,龙鳞间嵌入壮锦菱形纹与铜鼓太阳纹,象征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与青铜文化的千年对话。通过师生共同研习非遗技艺、探讨文化内涵的创作过程,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核。

剪纸作品《开国大典》是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为创作主题,在创作中,教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历史文献、影像资料中提炼核心元素,采用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形式,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飘扬的国旗、沸腾的人群等细节均由学院师生团队历时数月共同完成,生动再现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的恢弘场景。通过剪纸艺术的独特语言,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铸辉煌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党委积极构建“一线四维四体”工作格局,通过坚持“一线”、聚焦“四维”、铸牢“四体”即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思想引领、组织构建、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四个维度,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着力形成全员参与、全域贯穿、全程覆盖的民族工作格局。
报道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22f882e4b0b887ac96e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