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教育主体思想认识、促进教育环节无缝对接、协调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成为提增“三全育人”工作质效的迫切要求。
一、全员育人:必须做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
2014年我国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2022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惟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好教育、最有力量的教育,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更好地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使学生在亲师信道的过程中成长为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
半心半意、假心假意是难以完成育人使命的。只有做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才能真正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所谓“全心”,就是要始终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所谓“全意”,就是要始终执念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谓“真心”,就是要始终坚持真功执教、真诚育人、真情奉献,彰显人民教师作为价值与信仰的引领者、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学习与修身的示范者、爱心与责任的践行者的崇高精神追求。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以大道引人,以大智启人,以大德树人,以大爱育人,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所谓“真意”,就是要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握教育规律,厚植教育情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素养和宽厚的仁爱之心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以“蜡炬成灰”的执着与追求、以“春蚕吐丝”的深情与奉献、以“甘为人梯”的品质与境界,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于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上,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得到最合适、高品质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喜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成就梦想、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全程育人:必须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全程育人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力求时、度、效的有机统一,实现稳、准、深的无缝衔接,满足不同时段、不同群体、不同诉求学生的发展需要,找准“育人”与“成才”的心理契合点、感情共鸣点、价值结合点,使育人的理念、育人的内容、育人的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也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品格、审美等全面发展的个性需求。
全程育人中的“善始”,就是要给大学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讲清楚“什么是大学、为何上大学、为谁上大学、怎么上大学”,引导新生识读大学本质、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适应大学生活,为新生入学起好步,为新生成长导好航,为新生成才奠好基,为新生幸福铺好路;全程育人中的“善终”,就是要为大学毕业生上好离校前“最后一课”。努力把毕业教育办成有高度的激励远行的一课,办成有深度的饱含期待的一课,办成有温度的延续关爱的一课,办成有厚度的赴时代之约的一课。勉励毕业生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成就梦想,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最前沿去砥砺奋进,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全程育人中的“善作”,就是要既考虑学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跃升的有机衔接,过去缺什么,现在补什么;又考虑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离校教育全程的系统贯穿,目标是什么,日常教什么;还考虑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过度的角色转换,今后做什么,全程导什么。概言之,就是要聚焦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总体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具有持续性、贯穿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力戒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重要节点的“教育虚位”,克服不同育人阶段之间系统关联的缺失。全程育人中的“善成”,就是要始终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首要之问,“如何培养人”的关键之问,“为谁培养人”的核心之问,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贯穿“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培养理念,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基本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于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在勤奋学习中练就过硬本领,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三、全方位育人:必须做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全方位育人,也即系统育人,旨在激发和凝聚体制原力、机制活力、要素潜力,彰显教育伟力,形成全社会、全体制、全机制、全时空、全要素的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系统育人”大格局。就高等学校系统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种育人载体的优势,深入挖掘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大育人”要素,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与引导,并将立德树人贯穿融入其中,真正做到落细落实。
全方位育人中的“同心”,就是要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度,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政治高度,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高度统一思想认识,使“心”往“育人宗旨”一处想;全方位育人中的“同德”,就是要始终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统一行动步调,使“劲”往“育人目标”一处使。筑牢信仰之基,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定信念之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增强信心之本,传承红色基因,永跟共产党走,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征程,把爱国奋斗的光荣传统弘扬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使命担当的伟大实践中,以热爱与忠诚、执着与坚守、担当与奉献诠释人民教师的教育情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全方位育人中的“同向”,就是要始终恪守“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的基本原则,聚焦高校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指向高校育人资源分散、系统合力不强等难点问题的有效破解,打通育人工作的盲区断点,联通育人工作的最初一公里,贯通育人工作的全过程,融通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使办学治校的价值取向、教书育人的目标指向和改革创新的实践方向始终赋予以彰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历史重任时代新人的意义,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不断提升治校育人能力与水平。全方位育人中的“同行”,就是要始终致力强化改革驱动、搭建工作平台、建强工作队伍、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督查落实,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强化“育人机制、育人主体、育人要素、育人载体”的整体协同,完善“全面保障、全员参与、全程融通、全域拓展”的一体化育人体系,统筹推进课程育人,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切实强化管理育人,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全面推进资助育人,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加快构建高水平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更有作为,取得更大成效。
摘自《红旗文稿》2022年第17期